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☆165.第156章啟三百年文雅之盛

關燈
第156章 啟三百年文雅之盛

每次到了早朝的時候,瞌睡多的年輕人總會在嘴裏邊嘟嘟囔囔,還讓不讓人睡覺了。

好在年輕人並不多。

當然也有不怕瞌睡的,比如李泰和李承乾弟兄倆,最近好像又加了一個少年,李治。

沒錯,晉王殿下最近也開始上朝了,看到這位的影子,張濟安突然心裏邊有一種警覺。

完了,自己似乎是應該跑路了才對,這位已經從幕後跑到了前臺,也就意味著開始在明面上競爭了。

至少已經開始在塑造自己乖巧而又聰明的人設了。

或許是這位自己有了那個想法,或許是李世民已經有了一些準備。

而那兩個傻蛋依然在前面打的你死我活,各自領著各自的一班人,幾乎每天都在朝堂上擡杠,偶爾也會把老李氣得半天緩不過氣來。

卻不知道這位早已經開始在後面準備坐收漁翁之利了。

打吧,打吧,人頭打出狗腦子才好,反正時間已經不多了,這兩個家夥也就折騰半年的時間,最後都要倒大黴。

尤其是李老大,更是差點連命都沒了,只有晉王李治,才是最後撿便宜的那位。

李泰雖然僅僅只是一個親王,但是前段時間擡了幾箱子的《括地志》,讓一向自以為文武雙全的老李很是開心了一把。

打江山的時代過去了,現在是治天下的時代,打江山需要在馬上打,而治天下就要靠這些文人來幹。

所以老李更加重視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了,甚至都親自作詩來了。

你別說,老李的詩還是挺不錯的,他特別喜歡寫詩,零零散散比較有名的也要好幾十首了。

遇到節氣了要詠幾首,比如《元日》啦,《守歲》啦,《除夜》啦什麽的。

遇到什麽景色了也要詠幾首,比如《詠雨》《詠雪》《詠風》《詠桃》什麽的。

甚至還把古人寫過的詩的名字拉過來,再重新寫一首。

他看到人家東漢末年的王璨寫的《飲馬長城窟行》挺有名的,於是他也寫了一首,要和古人一爭長短。

有時候還給大臣們贈送幾首,像房玄齡,魏征,蕭瑀,來濟這些人都得到過。

比如送給蕭瑀的那首,“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誠臣。勇夫安識義,智者必懷仁。”就寫得相當好,簡直是好的不要不要的。

尤其是前兩句,張濟安以前讀書的時候老是聽人說,可是他一直都不知道出處。直到來到了大唐之後,他才知道居然是這位寫的,這可是讓他驚訝了。

沒想到便宜岳父居然有這麽好的文采。

沒看到連程咬金都想冒充一陣子文化人了嗎?大家都已經意識到有文化的重要性。

誰有文化,誰就能夠在未來的政治舞臺上活得舒坦一些。

為了帶動大唐文化的繁榮,老李還經常組織各類文化活動,曾經和李神通,長孫無忌,房玄齡,蕭瑀五個人聯合起來寫了一首,每人一句,一首詩就是五句,然後起了個名字,叫做《兩儀殿賦柏梁體》。

這件事也被傳為佳話。

說實話,還真的是大開眼界了,張濟安還是第一次見到五句的詩。

怪不得大唐後來出了很多有名的詩人,有這麽一位熱衷於文化活動的皇帝陛下,大唐的詩歌能不繁榮嗎?

雖然大唐詩歌真正繁榮的時候,老李已經死了,甚至初唐四傑有名的時候,老李也沒有看到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,從老李皇帝開始,就已經給大唐創造了詩歌繁榮的環境。

文化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,文化的繁榮至少要兩代人才能夠完成,老李皇帝一輩子做了那麽多的詩,搞了那麽多的文化活動,貞觀年間居然沒有出來幾個有名的詩人。

喜歡寫詩的皇帝不少,寫得最多的當然是大清朝的乾隆皇帝,但是這位自號十全老人的家夥寫的五萬多首詩裏面,張濟安卻是連一首都想不起來。

如果非要讓他舉個例子的話,他只能想起電視劇裏邊的“一片兩片三四片,五片六片七八片”……

中國歷史上寫詩的皇帝,說起來大家可能只記得“春花秋月何時了”的那位了。

沒有人能夠想起老李皇帝。

想到這裏,他感覺中國的文化史對於老李多多少少還是有點不公平的,你不能因為人家善於打仗就說人家沒文化了吧?

雖然他也只是一個高中準畢業的學生,老李的詩作也沒有選入中小學的語文課本,但是人家好歹也是留下名句的。

其實要說起來,還是要數《全唐詩》對李世民的評價比較客觀。

《全唐詩》對每一個作者都有一個作者簡介,“貞觀之治,庶幾成康,功德兼隆,由漢以來,未之有也。……天文秀發,沈麗高朗,有唐三百年風雅之盛,帝實有以啟之焉。”

這段話還是比較客觀的,尤其是最後兩句,大唐三百年風雅之盛,的確是老李開啟的,老李在這一點上的確功不可沒。

可以說,沒有老李皇帝如此賣力的鼓勵大家寫作,並且起到帶頭示範作用,恐怕大唐也無法形成如此濃郁的詩歌寫作氛圍和文化環境。

可以說,老李皇帝除了打仗厲害之外,還的的確確是一個文化愛好者和熱心的踐行者,早在當秦王的時候就開文學館,有十八學士。

另外,老李的書法還是寫的相當了不起的。

在天下日趨穩定的時候,他更加重視國家的文化建設,對於李泰能夠獻上《括地志》,他是打心眼裏喜歡。

未來的繼承人,就應該是一個有文化的和愛好文化的,在幾個兒子裏面,文采最好的就是老三和老四了。

只不過老三現在居然跑了,不但跑了,而且還做好了幾年不回來的準備。

本來他想著今年過年的時候,讓所有在外地的兒子們都回來一次,一家人在一起吃飯,和和睦睦,團團圓圓。

然而李老三給他回信,說剛剛到達吳地,忙得很,不來了。

甚至還說江南這邊事情比較多,幾年之內都幹不完,如果這活幹不好,他也沒有臉回來見老爹。

看樣子這位肯定是要置身事外了,想想也是,這家夥腦瓜子還真的聰明。

其實如果不是出身,遭遇反對的聲音太多,老李倒是也並不介意。

關於立賢立長,實際上他更加傾向於立賢。

立賢是一種改革,立長是一種規矩。

老李本來就是一個打破了規矩的人,他倒是不介意在這件事情上再打破一次。

只不過更多的人倒是喜歡規矩,因為他們看來老李的所有改革,都是對舊規則的挑戰和折騰,都是對他們既得利益的折騰。

他們能高興才怪了。

不要折騰,按照規矩來,以前怎麽樣的你就怎麽樣。這就是大多數人的態度。

畢竟,規矩是對皇權的一種束縛,也是對臣子的一種保護,當一個人尤其是上位者不守規矩的時候,這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。

老李已經不守規矩了一次,如果再繼續這樣不守規矩下去,那下面的臣子還活不活了?

魏征當年有很多人保他,就是因為他是規矩的維護者。老魏也是聰明人,他知道什麽樣的人會得到皇帝的容忍和大家夥的認可。

做一個孤臣,不拉幫結派,皇帝喜歡,便於制衡。做一個諫臣,協助大家勸皇帝遵守規矩,同事喜歡。

太子立一個不容易,老是換來換去的挺麻煩的,這就是不守規矩的表現。尤其是老李自己已經給大唐開了一個很壞的頭,如果他再不守規矩,後面的肯定會有樣學樣。

現在,主要的註意力還集中在老大和老四身上,雙方身上各有一些人押寶。

雖然大家夥也希望大唐在這個事情上不要有任何折騰了,但問題是這個事兒他們說了不算。

關鍵是李老大不要折騰了,如果這家夥繼續作妖,恐怕老李遲早要把他廢掉。

現在大家夥盡管不想折騰,但是也要做好準備,及早投資李老四,也是未雨綢繆。

怪不得蘇勖他們老早的就跟著李老四去寫什麽《括地志》了,不弄不行啊,眼看著你老大不停的作妖作死,大家夥總不能在一根繩子上吊死吧?

甚至有些世家幹脆做了兩手準備,一個跟李老大,一個跟著李老四,不管怎麽說,總會有一個投資對了的。

這就像買衣服,做兩手準備,總有一款適合你。

政治鬥爭這東西必須得有前瞻性,早投資,早收益。及早投資,趁著李老四還不熱的時候投資,這樣才是燒冷竈的藝術。

要不然,等到李老四真的獲勝了再投靠過去,那就有點晚了。當然,如果你無欲無求的話,倒是無所謂。

但是,如果真的那麽佛系的話,恐怕也不會來當這個官了。

當然老李雖然沒有明著說,但是這傾向已經很明顯了,他現在一方面在拼命的控制著自己的情緒,一方面也在等待著李承乾自己改變。

只不過這位太子殿下那邊似乎還沒有要停止作妖的想法,倒是讓下面的人特別的心累。

侯君集最近幾天飯也吃不好,覺也睡不香,總感覺胃上脹的難受。

沒辦法,誰讓他遇上這麽一位能折騰的投資人呢?

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心累的問題了,簡直就是心酸。連身體都這疼得有點內分泌失調的跡象,一起的老戰友們都看了出來。

程咬金看到這一幕,也是安慰了他幾句,“老候,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啊?”

“胃上最近不大好,不過沒事。咱們經常帶兵在外打仗的,誰肚子裏還沒拉下點毛病?”

這倒是一句大實話。

老程朝著張濟安招了招手,“小子前邊來,有事問你。”

這老流氓,將早朝當成了聊天打屁的地方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